我在乡镇工作快15年了,见过太多长期没有提拔的人,很多人退休都还只是科员。不过他们都没有感到沮丧,反而看上去很豁达。我讲两个真实的故事。
2007年,单位来了两个年轻人,小蔡和小王。小蔡是公务员,小王是事业编。两个人刚开始都分到 了党政办。每天负责准备各种材料、筹备各种会议、值班值守、管理档案、跑腿打杂、打扫书记镇长办公室等工作。
小蔡擅长写材料,再加上又是公务员身份,很快在单位就崭露头角,一直负责书记镇长的材料,按说前途一片光明。但是小蔡这个人不喜欢被约束,个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。他喜欢看很多种过期杂志、喜欢看盗墓类的书籍、喜欢郭德纲的相声、喜欢单田芳的评书、喜欢中医针灸、喜欢玩弄古筝等乐器、喜欢摄影,曾经花了五千块钱,买了一个相机,专门对着天空拍星星,喜欢旅游,哪怕只是周六周日,还要去两百公里以外的景点逛一逛,生活好不惬意。有一年,县政府办在全县范围找写材料的,把他借调了过去。在政府办,他跟着科长、副主任每天加班加点写材料,连周末都没有了,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他的兴趣爱好。刚去的时候,政府办领导答应给他解决编制问题,后来政府办的领导职务调整了,他的事情就耽搁了。一年半后,他见没有希望留在政府办,再加上太辛苦没有自己的时间,就主动提出回乡镇。回来后,我们看见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。用他的话说,两办真不是人待的地方。后来还有很多单位知道小蔡能写材料,都想把人调过去,但是都被他拒绝了,他说,只要是写材料的活,打死都不去了。就这样,他就在乡镇长期留了下来,把工作之余的时间,都用在他的兴趣爱好上了。组织委员看他这样不太符合公务员的标准,就好心劝他,让他积极向组织靠拢,给他一个入党的名额。可是竟然被他拒绝了,他的理由也很坦然,我觉得自己不符合党员的标准。慢慢的,单位领导也就放弃培养他了,多年后,在他后面考上的公务员,都得到了提拔,他还在原地踏步。不过,他自己很看得开,生活是自己的,自己过得开心就行。
小王是个事业编,本来在提拔上,发展路径就比较窄。再加上文字功底不行,不适合长期在办公室工作。但是他是本地人,善于言辞,性格开朗,和谁都能打成一片,书记就把他调整到综治办、信访办岗位上,让他每天和来访群众打交道。他也乐此不疲,本地人熟,不管是哪个村的群众,只要聊上几句,就都成了亲戚,再喝上一顿酒,信访问题就成了次要问题了,不认亲戚反而显得更重要了。在提拔问题上,小王说,自己一考上事业编,就知道自己将来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前途,还不如就不要多想了,把心思放在工作上,自己土生土长,这辈子应该都不会离开这个乡镇了,在这里退休是肯定的。所以,他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维系这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上,一边干工作,一边能给家里提供最大的方便,照顾父母、妻儿才是第一位的。而且他家里还有十几亩地,父母年龄大了,将来种不了地 了,还得他来种,所以,他根本不想提拔的事情,也不想去调到什么县里更好的单位,就在乡镇领着工资,在家里种着地,每年收入也不少。在十里八乡,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上层人士。用他的话说,这样的生活,美炸了。
如今,十多年过去了,他们都还是科员,估计这辈子也就是这样了。小蔡可能因为职级并行,享受上科级待遇,但这些都不是他在意的。
所以,在乡镇长期不提拔这是正常的,只要活得通透了,这又有什么呢?